中新网12月5日电 “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: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”边会5日在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中国角举行。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,中国银行愿与各方积极携手,以金融力量助力实现绿色转型,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。
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银行业协会、中国新闻网主办,中国银行迪拜分行协办。
刘坚东指出,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低碳转型的促进者,在助力实现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结合中国银行近年来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的实践探索,他分享了以下几点思考:
一是加强多边合作,坚持战略引领,筑牢绿色金融根基。推动全球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是时代赋予金融业的共同责任与使命。近年来,中国银行对外强化国际交流,已签署或参加PRB、TCFD等10余个绿色和ESG相关倡议及机制,积极融入全球绿色治理;对内坚持绿色战略引领,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和政策体系,制定覆盖信用审批、绩效考核、风险缓释等13方面20余项配套措施,从战略层面为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二是支持产品与服务创新,提高绿色金融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。为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,银行业需持续创新多元化、专业化、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以增强绿色金融适配性。近年来,中国银行积极打造“中银绿色+”品牌,推出5大类数十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,覆盖贷款、贸易金融、债券、消费、存款、综合化服务等领域,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。截至今年三季度,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.8万亿元人民币,位列彭博“全球绿色贷款”和“全球可持续挂钩贷款”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,绿色债券保持市场领先。
三是坚持底线思维,提高客户ESG风险防范与治理能力。气候变化背景下,金融机构应不断提升客户ESG风险管理水平,筑牢非传统金融风险防控屏障。以中行为例,已构建由业务部门、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组成的“三道防线”。明确客户ESG风险管理职责,开展客户ESG风险评估,加强授信和投资全流程管理,已在90余个行业授信政策中加入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约束性要求。
四是激发内生动力,培育绿色金融人才队伍。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、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动力。中国银行积极搭建“十四五”绿色金融人才培养体系,预计到2025年将拥有绿色金融人才约1万人;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主题培训,已形成涵盖战略政策、金融产品与信息披露等8大主题的课程体系。同时,重视开展研究交流合作,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》就是中国银行和阿联酋大学合作实现的一项研究成果。
刘坚东表示,绿色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大趋势。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国际化大行,中国银行愿与各方积极携手,以金融力量助力实现绿色转型,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。(完) 【编辑:曹子健】
中新网拉萨12月5日电 (刘步阳 拉巴卓玛)5日凌晨,G4218雅叶高速公路拉萨至日喀则机场段新建工程(以下简称拉日高速公路)普巴隧道左洞贯通,标志着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体全线贯通,为该工程明年6月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。
图为12月5日,普巴隧道左洞贯通。标志着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体全线贯通,为该工程明年6月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。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供图
拉日高速公路工程全线共有隧道22座、桥梁122座,桥隧比51%,当前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桥隧比高达72%。该公路工程线位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域,沿线坡陡谷深、地质复杂,雨季易发生坍塌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工程建设具有“海拔高、技术难度高、地质灾害频率高、环保要求高、建设标准高”等“五高”特点。
拉日高速公路共有9座连续刚构桥梁,包括五曲雅鲁藏布江大桥、萨嘎雅鲁藏布江大桥、普巴雅鲁藏布江特大桥、扎曲大桥、卡如雅鲁藏布江大桥、塔热村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等,这些桥梁跨越深山峡谷。其中,卡如雅鲁藏布江大桥最大墩高达72米,塔热村雅鲁藏布江特大桥和普巴雅鲁藏布江特大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70米。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寒缺氧环境和在悬崖峭壁上修建桥梁的重重困难,精心组织、细化方案、优化工艺,全过程全环节全人员加强质量管理,确保了全线桥梁建设有序推进。
在拉日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攻坚段建设中,开建的第一座隧道仁布隧道便面临了巨大施工困难,建设单位攻克了在卵石加粉砂层注浆难、不易加固的难题,采用双层超前大管棚、加强衬砌结构类型,基底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的综合处理方案,实现安全进洞。全线最长的隧道帕当山隧道,左线全长4587米、右线全长4568米,建设中曾面临长度约200米、最小埋深50米的断层破碎带,建设者采用地质雷达、电磁瞬变及超前探孔相互印证的方式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围岩情况,合理安排爆破、加强支护变形监控等,确保施工稳步推进。曲大隧道、普当隧道等在施工中克服了掌子面突水、涌泥、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,通过加强监测、增强排水、及时排险,实现顺利贯通。全线最后贯通的普巴隧道左洞长3795米、右洞长3715米,最大埋深448米,为特长隧道,该隧道建设者攻克了穿越破碎带和涌泥、突水等带来的施工难题,实现了双线贯通。
图为贯通现场。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供图
拉日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次朗介绍,工程开工以来,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、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全力推进施工标准化、规范化,工程指挥部以确保工程质量、安全、环保为前提稳步推进工程进度,严格要求各参建单位实施全面质量管理,从原材料进场即开始狠抓质量管控,实施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全过程闭环施工管理。各建设单位克服多重困难艰苦施工,抢抓工期,日夜奋战,建设完成了全线所有桥隧工程,有力保障了拉日高速公路在明年6月底如期建成通车。
拉日高速公路总里程166.98公里,双向四车道,设计时速为100公里/每小时。这条高速公路是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的一部分,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交通纽带,是西藏“十三五”公路交通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。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结构,提高道路运输能力和行车安全性,完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,为实现“一圈两翼”城镇建设、完善以拉萨为核心的3小时经济圈作出积极贡献。(完)